新学期伊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为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每周3小时的游戏时限被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规则”。
在防沉迷的第一个周末,在可供未成年玩家玩的游戏1小时内,一款游戏“崩溃”。9月7日,据中新网报道,未成年玩家错过比赛时间的短视频崩溃、翻滚、哭泣等短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9月6日晚,央视曝光了游戏账号租售的灰色产业链。记者花了33元租了一个账号玩了2个小时的游戏。整个过程没有触发任何实名认证系统。,避免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限制,这无疑会淡化防沉迷政策的效果。
不依赖未成年人赚钱应该成为网络游戏相关公司的共识。这是社会责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其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登录网络游戏。商户应遵守网上实名制要求,避免向未成年人出租、出售账号。打着“不防沉迷”的旗号jj游戏租号,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利用政策漏洞谋取不义之财,是一次触犯法律的考验。
防沉迷“攻破防线”,网络游戏企业要不断优化对玩家游戏行为数据的分析,准确判断账号身份,有效控制未成年人经营的成人账号权限,控制防沉迷技术瘾。还应该认识到,技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方面,并不是每家网络游戏公司都具备相关的技术水平,能够承担技术动员成本,也没有完美的技术可以解决防沉迷问题;如果你得不到陪伴和成就感,你会在游戏中找到补偿的满足感,这需要社会各方的配合。
从注册父母身份信息jj游戏租号,到忽悠爷爷奶奶刷脸“60岁老太赵云凌晨3:00杀5人”,再到现在的出租账号玩游戏,也要想想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游戏。网上流传着一张图片。儿子坐在他旁边玩他的手机。父亲在烟雾缭绕的棋牌室打牌,抱怨“都是游戏毁了我的清华孩子”。有的家长习惯“用手机抱娃”。他们下班回家后玩手机。他们缺乏与孩子的交流和陪伴。为了减少带娃的麻烦,他们直接拿“
结合“双减”政策,孩子的学业负担减轻了,课余时间也多了,需要用健康的娱乐来充实。只有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才能杜绝游戏成瘾的“葫芦”和短视频成瘾的“瓢”。
正文 | 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