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戒网瘾一周。孩子们还好吗?
有的人崩溃大哭,有的人租了个账号再战。新学期伊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为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每周3小时的游戏时限被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规则”。在防沉迷的第一个周末,在可供未成年玩家玩的游戏1小时内,一款游戏“崩溃”。据中新网报道,未成年球员错过比赛时间倒地、翻滚、哭泣等短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央视曝光了游戏账号租售的灰色产业链。记者花33元租用账号玩游戏2小时。整个过程没有触发任何实名认证系统,甚至有商家公然以“不防沉迷”为卖点,避开未成年人。游戏时间限制无疑会冲淡防沉迷政策的效果。
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应该是包括网络游戏公司在内的各方的共识。这是社会责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其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登录网络游戏。商户应遵守网上实名制要求,避免向未成年人出租、出售账号。打着“不戒毒”的旗号,专门针对未成年人jj租号视频直播,利用政策漏洞谋取不义之财,这是一次在违法边缘的疯狂考验。
网络游戏企业要不断优化对玩家游戏行为数据的分析,准确判断账号身份,有效控制未成年人经营的成人账号权限,确保防沉迷。还应该认识到,技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方面,并不是每个网络游戏公司都具备相关的技术水平,能够承担技术动员成本,也没有完美的技术可以解决防沉迷问题;如果你得不到陪伴和成就感,你会在游戏中找到补偿的满足感,这需要社会各方的配合。
从注册父母身份信息,到骗爷爷奶奶刷脸,再到租个账号玩游戏,值得思考为什么孩子喜欢玩游戏?抱怨“都是游戏毁了我的清华孩子”的家长不妨想想自己是否习惯了“手机抱娃”jj租号视频直播,下班回家玩手机,缺乏沟通和他们的孩子的陪伴。为了减少带娃的麻烦,就采取“简单高效”的方式给孩子扔手机?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场所,家长应警惕不当引导示范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
结合“双减”政策,孩子的学业负担减轻了,课余时间更多,需要更多健康的娱乐方式。只有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才能杜绝游戏成瘾的“葫芦”和短视频成瘾的“瓢”。
(杨洋)